其实这篇文章诞生于一个无聊的下午,我躺在床上无所事事,思考着:“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但一时间却没有一个答案,曾经喜欢的事情正在离我而去,什么都不想做,但又想要去做点什么。这种空洞而又虚无的感觉再一次浮现。
突然就想到了一部我之前看过的动漫作品《空之境界》,于是我又重温了一遍。可这次我有了许多新的体验,比如说它的人物理念、世界观的架构等等。我发现它的设定非常有趣,于是深挖了一下。这其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新东西,比如佛教的一些理念以及关于“空”的一些理解,以及一些哲学家如德里达、梅亚苏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
我游荡在知识的海洋里,看着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纷争,再看到阿赖耶的由来,以及解构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代表人物们的困境。
一切是那么的有趣,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那么话不多说,“游戏”开始!
浅谈空之境界
文/虚幻
编辑/莫凡
自性空与阿赖耶识
在印度大乘佛教晚期,中观派与瑜伽行派一直为一个概念的内涵而争论不休,“空”何谓空?
相信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空”这个词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虚无、空虚等否定性的内涵不假,这确实与瑜伽行派的理解相去不远。但显然,从师祖龙树的中观到月观的自性空,再到汉传佛教禅宗的不二,再到近代京都学派的绝对无,先贤们似乎都执着于一种比单纯否定虚无更为深刻的空。
龙树菩萨有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这就是说,空一方面是“非有”(也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虚无、空洞),但同时也是“非无”(非非有),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所谓的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