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我们从“角色”的角度针对日本动画的变异创造进行了相关内容浅析,那么本期主编说则转由“作品”出发,试图从另一角度对其手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尽管近几年原创动画的数量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上升,但不可否认的是,改编类动画仍然强势占领着每季新番的主流地位。在“改编三巨头”的阵型当中,尽管作为乙女向聚合地的游改和以龙傲天形式开启异世界后宫之旅的轻改偶尔会横空跑出一两匹黑马,成为当季度新番中最为亮眼的存在,不过仍然稍逊于身为老前辈的“漫改作品”。
既然是改编类动画,要100%无缝接复制原作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在改编类占大比例的动画作品中,出于监督和系列构成的各异,对故事主题、结局的变异创作比比皆是。
被变异的改编类动画是否应该向原著道歉?从结局到角色的更改是否代表着不尊重作者?这种对作品的变异创造,又有何优劣之处?
一、故事内容“微整形”
无论哪个制作选材,但凡是改编类动画,最先被“整形”的必然是故事。如此更改的原因姑且分为三部分:
1.原作内容撑不起动画制作的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短篇连载,当年《家庭教师reborn》、《犬夜叉》等热门大作,如今《火影忍者》、《海贼王》、《名侦探柯南》这些民工漫同样面临过类似的遭遇。
别把长篇动画不当槽点,这些原创内容收到的非议与争论并不亚于同系列改编原作内容的某些新番。如“捕快路飞”系列经常穿插在重要主线剧情之中,粉丝们等待一星期的心情犹如当头棒哭,心有不快在所难免。又比如《进击的巨人》ova系列那崩坏得简直令人发指的程度,确实有点原作看了都要吐血三尺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