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警惕耽改剧把大众审美带入歧途》。文章指出,耽改剧被流量化、商业化,扰乱了网络环境和秩序,如放任其发展,恐将大众审美带入歧途;同时,耽改剧盛行,无疑会让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关键塑造期的青少年产生困惑和迷失;此外,这也会导致创作陷入追求流量话题、美颜滤镜的怪圈。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炙手可热 “耽改 101 ”降调哑火
今年以来,由耽改剧引发的各种话题此起彼伏。从开年时炙手可热的“耽改101”演变为如今的降调哑火,俨然成为当下耽改剧创作退热、资本退潮的现实隐喻。本质上,耽改剧表现的是“圈地自萌”的亚文化。但是随着个别作品越来越火爆,耽改剧创作者越来越不甘于“自萌”。尤其是在资本逐利的商业逻辑下,为了利益最大化,制作方不仅增加投资升级创作,在营销上更是通过捆绑主角大炒“
男男CP”,占据社交平台话题排行榜,实际上已经将耽改剧流量化、商业化,扰乱了网络环境和秩序。如放任其发展,必然会对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产生冲击,将大众审美带入歧途,导致“三观跟着五官走”。首当其冲的就是作为耽改剧最主要受众群体的青少年。
一项针对15至23岁女性受众的调查显示,动漫、影视、综艺节目是她们接触耽美题材作品的渠道。部分耽改剧为了吸引眼球,在画面上突出男性肢体语言的暧昧挑逗,呈现低俗庸俗的倾向。耽改剧盛行,无疑会让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关键塑造期的青少年产生困惑和迷失。次生灾害是耽改剧跟风创作容易引发功利心态,导致行业创作审美旨趣的偏移。